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https://m.39.net/pf/a_4302821.html 今年的春节就不讲春节的事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往年有关春节的文章。今天来讲怀才不遇李商隐的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晚唐著名朦胧诗鼻祖的李商隐,“诗魔”白居易曾经是他的粉丝,后世的王安石,郑板桥等文坛大咖也都是他的拥趸。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而“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可以说他的一生,过的是相当的困顿和不堪。 大约在年前,他和妻子来到长安的时候,就住在今天的西安长安区樊川窑洞。可以想见,当年的李商隐活得相当的憋屈,和他留下无数精美的诗文相比,他的生活实在是令人唏嘘。 长安樊川的居住岁月是李商隐的人生低谷期,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他不得不到外面去找工作谋生,夫妻二人也常常是聚少离多。 公元年,一个秋雨连绵的夜里,当时正在巴蜀求职找工作的李商隐收到了妻子王氏从长安寄去的家书,读着妻子的来信,听着窗外的秋雨,李商隐不禁想起和妻子在一起的时光。 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一篇流传千古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把对妻子一腔的柔情化作了一首巴山夜雨,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回到长安的家中,他的爱妻王氏已经在这萧瑟的秋天悄然的病逝。想到爱妻魂归离恨之际,夫妻未能见到最后一面,这让李商隐不禁肝肠寸断。 七年之后,一生蹉跎的李商隐也随之病逝,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在他的枕边发现了一张泪痕斑斑的纸上写着一首不知何时完成连题目也没有的七律。这就是被后人惊为天人之作至今脍炙人口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美了千年的《锦瑟》,至今没人能够细解它其中的深意,也许是思念自己的爱妻王氏,也许是对自己一生怀才不遇的惆怅与惘然。 公元年,李商隐出生在郑州荥阳的一个小官吏的家中。大概不到十岁的他父亲就病故,作为家中的长子,年龄尚小的李商隐不得不撑起家庭的重担。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爬树上墙调皮捣蛋的时候,他却要“佣书贩舂”就是为别人抄书舂米来挣钱贴补家用,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 在幼年丧父的贫苦家庭中经历造就了李商隐内向敏感的性格,也似乎注定了他一生的艰辛与磨难。即便是如此,少年时期的李商隐非常的好学,有幸跟一位精通五经和古文的堂叔刻苦学习经文,同时,他的书法进步也很快。 在公元年,16岁的李商隐来到了洛阳寻找机会,在繁华的洛阳城里,他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一位身居高位的前辈令狐楚。当时的令狐楚已经年逾花甲,就在李商隐来的洛阳的同年三月,令狐楚也被朝廷派到洛阳出任东都留守兼东機汝都防御使。 经人引荐,少年李商隐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和重用,令狐楚认定了,李商隐是个人才,于是他亲自教授李商隐“骈文和章奏”之学。并对李商隐未来的科举考试加以指导。有了名师的青睐和精心培养,李商隐厚积薄发,不久后,骈文这一软肋又成了他的强项。看李商隐的性格,孤僻不善交际,令狐楚就带着他结交人脉,四处夸耀他的才学。 从令狐楚的身上,年幼丧父的李商隐仿佛看到了父亲的身影,久违的温暖渐渐地在心中油然而生。那个时候的李商隐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于是写下,“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这里的王祥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曾祖父在三国时期,曹魏的将领吕虔,曾有一把宝刀,有高人看过这把宝刀后,就放言说拥有此刀者可以位列三公。吕虔认为,王祥有此气度,于是就把宝刀赠送给了王祥。 得到了宝刀后的王祥,后来果然步步高升,临终时他又把宝刀送给了弟弟王览,王氏家族果然因此而繁盛了起来。这样的际遇,试问谁不羡慕呢?但李商隐却认为,他能得到令狐楚的赏识,远比得到这把宝刀要幸运得多,他感到很满足,所以他才“不羡王祥得佩刀。” 事实上,令狐家在当时的确是极力的推荐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二年的科举考试之前,主考官高锴有一次和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闲聊,令狐绹说我有一个好友参加了今年的考试,他的名字叫李商隐,他担心高锴听不清楚,还特意重复了三遍李商隐,李商隐,李商隐!之前科举考试数次落榜的李商隐,这一年终于考中进士及第。 就在李商隐进士及第年底,令狐楚老爷子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之后不久,李商隐收到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向他抛来的橄榄枝。于是他去了泾州,做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的欣赏,还把女儿嫁给他,婚后小两口就住在老丈人的家里,李商隐总算是有了温暖的归属地。 有了娇妻的温暖,再加上泾原节度使老丈人的庇护,李商隐的人生似乎即将是一片光明。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有满腹的锦绣才华李商隐,却偏偏不懂政治,为他坎坷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在唐宪宗的后期,朝堂之上出现了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所谓的“牛李党争”,牛李两派相互碾压。争得你死我活,水火不相容。 在当时的李商隐恩师令狐楚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岳父王茂元属于是“李党”。李商隐离开恩师令狐家,又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等于是明明白白的把自己卷入了“牛李“”党争当中的漩涡之中。 以至于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说,李商隐,“忘家恩,放利偷合”。知交故友们也讽刺他,说他忘恩负义,脚踩两只船。 在公元年,李商隐在参加了授官考试中,令狐绹暗示考官“以此不堪,”这导致了李商隐在复查中被除名。一年之后,李商隐再次参加了授官考试。这一次,他顺利地通过了,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不久,他被调为弘农县尉。 公元年,李商隐以书判拔萃复入秘书省为正字,在他的仕途终于有一点起色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按规制,他必须回家守孝三年,在家守孝的三年,正是岳父李党执政最辉煌的时期,可以说他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而不久之后,岳父王茂元的病故更是让李商隐的处境愈加艰难,随后,“李党失势,牛党胜利”。作为李党派系王茂元的女婿又是昔日牛党所属令狐家的门生。李商隐夹在这两派之间谁都不待见他。当时不管李商隐做什么都会被攻击,不管他说什么,迎来的都是嘲讽和谩骂,这让李商隐的内心十分伤感。 有一天傍晚,他驱车来到了长安城南的乐游原,夕阳余晖之下,成就了一篇伤感千年的诗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尽力遭受了太多的白眼,李商隐只想找个安稳的工作,平静的度日,他把家小安顿在长安城南的樊川。 他先是跟了一个叫郑亚的李党骨干去了遥远的广西桂林,他的心境刚要平静下来,郑亚再次被贬。李商隐也跟着失业了,随后,他又受到了武宁节度使卢弘正的邀请,去了徐州担任判官,就在他认为岁月静好的时候,卢弘正又不幸病故。就这样,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他又去了巴蜀之地。 公元年,在一个凄风苦雨的秋夜,他思念家中的妻子,于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夜雨寄北》,而随着爱妻的病故,也让他的心彻底的归于沉寂。 公元年,李商隐回到长安,这一年,他刚刚42岁,显然还不算暮年,但看起来却好像已经风烛残年,无情的生活将他折磨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苦闷之时,他常常一个人来到曲江池边,半是遛弯,半是消遣。把心中的一腔苦闷化作一首首诗歌,寄托自己无尽的惆怅。于是写下,“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公元年,李商隐回到了故乡郑州,不久后病故,年仅46岁。 说起来,这位才子的一生,可谓是命运多舛,他幼年丧父,家贫艰难,因为缺乏安全感,害怕被忽略和抛弃。他只能不断的追逐温暖,寻找依靠,而命运给他都是世事无常,郁郁寡欢的无尽惆怅。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才有了诗人那一首首《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第一次接触《锦瑟》还是上小学时,第一次看《新白娘子传奇》里的许汉文拿着《锦瑟》诗文,手捧白娘子画相,那份死如心灰的爱恋演技真是把思念和哀腕演绎到了原生态。贪嗔痴慢疑全到位。 后来再在课中读到,这首诗到底在写些什么,没有人能说得清,唯一明确的是,他写了“失去”。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这个词最为紧要,无端也可以理解为无缘无故的意思。 诗人“质问”锦瑟为什么无缘无故五十弦,五十弦也可以理解他是用典了《汉书·郊祀志》载:“太帝命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在古代“断弦”是指丧妻,还有一个词叫“续弦”,再娶。“弦”有多少,并不是“瑟”自己选择的结果,恰如活在世间的李商隐年近五十,命运结局也并不是自己能自由选择的。五十弦的锦瑟,也代表了年近五十岁的生命年华。 一弦一柱,更是寓意了李商隐生命中的每一个青春年华继而引发了对自己生命中逝去岁年的忧思和怀想。弥留之际仿佛看到了四幅壮美的画面,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喜欢用典故,故而用了四个不同的典故: 第一个典故:出自庄子《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说;有一天,庄子在草地上睡着了,他梦见自己化作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等他梦醒来之后,恍惚了,迷茫了,他不知道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梦见了庄周。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梦蝶,到底是蝴蝶变成了我,还是我变成了蝴蝶?充满人生的变化莫测,难以把握的失落。 映射到人生际遇,李商隐这一生,失去父亲,失去初恋,失去恩师,失去人生理想,失去挚爱的妻子,不断再失去世事,就像一场大梦。 第二个典故:杜鹃啼血。 古蜀国,有一个国王,望帝,过去叫杜宇,他曾经参加过武王伐纣,但是后来因为治水的原因,大权旁落到一个宰相叫憋灵手里,他却就被囚禁了,后来抑郁而死。抑郁而死之后,仍然关心百姓的生活,于是便幻化作成杜鹃鸟,一到农忙时节就到田间地头在那儿叫,叫的很悲伤,很幽怨,而且嘴角都流出了血,去催老百姓干活。望帝死化为鹃,泣血悲啼到死,向世人倾诉的是他生命中的全部哀怨。 映射到人生际遇,李商隐无奈的悲悯,自己怀才不遇,自己有才华一辈子得不到运用幽怨之感。 可是,这个世界有才的人太多了,所以,这也是他产生了一生无法伸展,其实失去人生理想的何止望帝呢?自己何尝不是充满悲剧的一个。所以人生在世,有一个好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个典故叫,鲛人泣珠。 月盈珠圆;古人认为海中蚌珠的圆缺和月的盈亏相应,月盈则珠圆,月亏则珠缺。《国物志》南海有鲛人,明月映照着空阔的沧海,被遗弃的明珠晶莹剔透,好似盈盈珠泪。这是一个什么感觉呢,跃出沧海,这是一种博大而辽阔的感觉,但是这个时候没有人去欣赏这个月色,只看到在海边有一个鲛人孤独的背影,却是微小而渺茫的生命,立于天地之间的孤独。 《前赤壁赋》正如后来的苏轼说,“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映射到人生际遇,幼年丧父,中年丧妻,一辈子孤独,如果你也是一个体会过人生孤独的人,或许你才能真正读懂李商隐暗暗的感伤哭泣,这是一种悲伤和寂寞之感。 “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是产玉之山,日暖则是晴空日朗的天气。玉生烟是指埋在山中的美玉会在暖日朗罩之下散发出缥缈的光气,可走近一看,你就会发现什么都没有。被深埋在山中的美玉是难以初见天日的,大多时候只能徒然沉埋于地下,寂寞无声。虚幻的光气也是会消失的,因为那是属于烟雾的虚无缥缈。 握不住,看不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又是虚幻的呢?人生苦短,但有时候它会给人一点虚无缥缈的希望在夺走。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走到人生的倒数时光,人生种种悲凉的境遇也好,漫长岁月中有过的爱情也罢,一切都已朦朦胧胧看不见,来时路也都记不太清了。 回首平生坎坷,当时就已经迷茫忧伤的,今日依然迷离痛苦。经过的事,遇见的人,是命运把他们带来身边,无法完成的理想,永远失去的爱人,也是命运把他们统统带走。人生的一切不过是一场体验罢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商隐相对比较文弱的,他依循了我们底层人民的本色善感,不强势,除了勤奋刻苦学习外,没有好胜心,也没有野心,但凡他懂得抓住机遇与令狐绹交朋友习得半点生存之道和涉交手腕,懂得一点政治,或许他的运命有可能会被改写。 从孩童到少年再到中年一直缺乏安全感,自卑内向的本性注定无法完成自己生涯上的仕途,性情拘谨,无法像李白一样豪放潇洒,更不像苏轼那样旷达,苏轼比他幸运的是有个好父亲陪伴了童年还有个精神支柱的弟弟苏辙。 作为一名寒门才子,站在人生的终点,虽然一生一事无成,好在这一生已经是拼尽过全力。即使这一生终究是虚幻,离开人间前,依然写下此情可待成追忆,相比如痛,他的爱更多,仍然深情留恋。 无论是抒情的咏叹还是深沉的哲理思考,都饱含着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真实的情感流露。述写了在那个时代社会背景下的变迁和现实生活中求生的挣扎。 其实现实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初来人间不知苦,潦草半生一身无,转身回望来时路,才知生时为何哭。心怀乐观与旷达,世界以痛吻我,却要我报之以歌。这正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应有的反思,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bdf.com/zgnmbtl/6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裸根杜鹃花应该如何上盆栽种鄂东三农
- 下一篇文章: 获首届京剧之星称号的五大京剧名角,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