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了解杜鹃花的“七喜七怕” :

一、喜酸怕碱。

二、喜湿怕涝。

三、喜凉怕热。

四、喜半荫怕强光。

五、喜小风怕大风。

六、喜潮湿怕干燥。

七、喜肥沃怕大肥。

 

       杜鹃花虽然好看,但养护不当,很容易出现“一年花,二年黄,三年叶掉光”的情况,这让一些喜欢杜鹃花的人非常无奈,只好再买一盆新的花回去。


死亡原因

一是盆土久干浇水不及时,造成纤细的营养毛根萎缩枯死,叶片萎蔫而低垂或卷曲乃至死亡;

二是土壤不透气透水,长期积水导致烂根,重者死亡;

三是长期浇碱性大的水,植株根系处于偏碱性的水、土状态中,影响到根系对氮和铁的吸收,导致杜鹃黄化落叶重者死亡;

四是因养分不足,抗病能力差加上长期通风不良、空气干燥、闷热等因素,很易患病出现叶枯落叶,直至死亡。

养殖要点

我的养植要点是:

       松针土+硫酸钾复合肥+雨水+空气流通。

要点一、用土: 这是养好杜鹃的关键因素。杜鹃花的特性是:喜酸性、疏松透气、透水的土壤,它根系纤细,既怕干旱又怕水涝,更怕盆土积水,旱涝均会造成根系受损、腐烂。腐好的松针土微酸性,富含养份,疏松透气,完全适合杜鹃的特性,因此松针土是养杜鹃的最佳选择。绝对不能用碱性或黏性的园土。注意:刚买回的杜鹃要检查一下,看看盆土用的是什么土,有的上面是松针,下面是粘土或其它植料,遇到这种表里不一情况,要注意水不能浇多了,等花败后换成松针土,换土时尽量不要伤根,若不换土,杜鹃不成活是肯定的。


要点二、浇水:水质也是杜鹃成活的主要因素。北方水质碱性大,不利杜鹃生长。雨水是微酸性的,因此最好用雨水浇杜鹃。我每年夏天都收集雨水浇杜鹃,雨天让它尽情的淋,无论下多久的雨从不遮挡,去年夏天阴雨持续了一个月,始终放在露天的环境毫无问题,杜鹃只要植料疏松透气透水,不怕雨淋。冬天没有雨水用普通自来水放几天再浇即可,整个冬天可浇2-3次1/1000的硫酸亚铁水。(浇水次数:要根据温度和湿度、盆的大小等因素,不能一概而论,温度高、湿度小、盆小,干的快要勤浇(注意浇水要浇透);反之间隔的时间相对要长。我的经验:表面干了即浇,冬天一般3-4天或4-5天浇一次,(室内温5-15度),夏天高温干燥天气一天一次或两次,一般情况下偶尔叶子稍打焉无大碍,及时浇透就行。


要点三、施肥:选择适宜杜鹃的肥也是很重要的。因杜鹃花喜酸性,所以选肥不能用碱性的,如碳酸钾复合肥不可用,用自己沤制的有机肥固然好,但味实在不佳。我多年的经验是硫酸钾复合肥效果很好。硫酸钾复合肥属酸性肥料,除含有植物必需的N、P、K三大主要营养元素外,还含有S、Ca、Mg、Zn、Fe、Cu等微量元素,很适合杜鹃,它可以保证土壤的酸性,又有杜鹃所需的养分, 而且使用简便、无异味、肥效长,是养杜鹃的最佳肥料,再就是磷酸二氨效果也不错。施肥方法:在换盆时将复合肥放在盆底做底肥;量按盆大小,直径20公分的盆大约放3-4克左右即可。以后根据生长情况可隔数个月追肥一次。追肥方法:一种是在盆边挖3-4个洞将复合肥粒放在里面,一次量不能太多,一般20公分的盆2-3克。另一种方法是将复合肥放在一个大瓶子里溶化成水,一个500毫升的矿泉水瓶大约放一瓶盖复合肥,浇水时1000毫升水兑上1-2瓶盖溶解好的复合肥水,薄肥勤施。进入高温期或开花后停止施肥。杜鹃现蕾前后每隔10-15天或20多天喷一次0.5/1000--1/1000左右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或灌根,促使花蕾形成。北方水碱性较大,传统认为要经常浇硫酸亚铁水,保持土壤微酸性,而只要保证以上三点,无需再施硫酸亚铁,不会出现缺铁性黄化病。


要点四、养殖环境也是养好杜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杜鹃喜气候凉爽、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最好冬天室内,夏天室外。冬天放室内要放在靠近窗户通风见光好的地方,温度5-15左右。杜鹃还是较耐寒的,我曾经将杜鹃放在零下3度的环境一晚上,虽然叶子受冻变色,但放在温暖的阳光下很快又恢复原状,但温度太低,生长缓慢。冬天若室内有暖气空气干燥可经常向叶面喷水增湿。长期放室内很难养好杜鹃,四月中下旬移到室外,出室不易过早,如遇乍暖还寒天气,应在夜晚搬进室内。盛夏时节,应将杜鹃放置在背阴处或树阴下,早晚受光即可,避免中午强光暴晒。应注意的是: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不要随意变换放置的位置,要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保持局部小环境的稳定,有利于生长。可隔1至2个月转动一下方向,让其全面接受阳光照射。





一、刚从市场买来的杜鹃的情况更加复杂:


1、市场上出售的杜鹃大都是在温室中培育的,在那里生长条件十分优越,温度、湿度、光照都控制得很好,何时换土,何时施肥、施多少肥都有专业人员服侍,购回家后对家庭自然环境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不能一下适应,常出现叶子、花朵和花苞萎蔫甚至死亡。


2、也有一些商贩卖花并不懂养花,为了节省进价,常不带盆进货,甚至土球散落,糊弄一些泥土这出售,这种杜鹃往往根系受到很大损害,吸水能力极差或根本就失去了吸水能力,这样的杜鹃买回家后,落叶就很难避免,甚到难以逃脱夭折的命运。

 


二、以下向您介绍尽量减少杜鹃萎蔫、落叶发生和渡过不适应期的一些方法:


1、新购回的杜鹃,应设法保持空气湿度,保持盆土湿润,需要空气流通但不能穆寒风直吹,更不能移到室外风吹,也不急于换土、施肥。如购回的杜鹃是在冬季,应给予充分光照,在室内养护尽量置南窗内向阳处,环境温度不能低于12度,如能保持到18~22度则更好。不要随意更换地方,以免温度剧变。也不要放在空气较污浊之处。由于冬季家庭温度较低,且在室内,盆土常会湿而不干,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浇水,开始可通过仔细观察,当发现嫩叶略现萎蔫说明盆土以经缺水(检查盆土的干湿情况,以取得经验),此时可先向叶面喷水,略等片刻再行浇水,平时应多喷叶水,以维持小环境的湿度。特别是在冬季应以喷水为主,浇水为辅。


2、杜鹃开花过多,开花时间过长,营养消耗很大,所以营养要跟上。营养供应不足也是造成叶子萎蔫和落叶的原因之一,所以残花一定要及时摘除以减少营养的无用消耗。如有从根部枝上萌发小枝要及时剪除,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保持植株的生机,尽量抑制萎蔫和落叶的发生。


 



三、在日后的培养中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1、培养土一定要用通气性好、腐殖质丰富的酸性土,pH值为5.5至6.5最为合适。平时应适当施些矾肥水,或水中加入少许硫酸亚铁施用。如采用碱性土则会造成叶片黄化脱落。


2、杜鹃不喜大肥,一旦用了生肥、浓肥都会出现肥害。


3、在换盆时在盆土中加入适量缓释肥(肥料用有机薄膜包膜,肥料通过膜的渗透缓缓释放供给植物营养),安全、清洁、长效、花艳、叶茂。园艺生产中常采用此肥料,既省事又清洁,所植杜鹃叶茂花艳。 鹃根系纤细,如盆土通透性不好或长期浇水过多过勤,再加上通风不好,系受损,造成叶蔫、落叶。


4、给杜鹃浇水,一定要注意“浇则浇透”,平时要向叶面及其周围喷水,提高环境湿度。


5、日光、大风。 杜鹃喜光但畏烈日,喜通风但畏强风。夏季置于烈日下,春(特别是早春)、秋季置于风口处,都会导致大量落叶。应注意将杜鹃置于早晚有阳光和避风处培养。


杜鹃的用土要通透性好的,且呈酸性的。日常的管理注意浇水和施肥,杜鹃怕强光照射,最好在树阴下等,5月前和10月后可以在日光下照射,施肥是非常重要的,施肥要淡,日常可以用豆饼水、鱼腥水(要腐熟的)还要加7、8份量的水稀释,5月、秋季可以多些,多了也要控制在每周一回上。

 


杜鹃出现非正常落叶怎么办?


一些家庭莳养盆栽杜鹃特别是西洋鹃(重瓣品种),常出现非正常落叶甚至枯枝现象。有的刚购进时花繁似锦,枝叶茂盛,但时隔两三月便一片凋零。


发生此类问题主要是管理中没有顺应杜鹃喜弱酸、忌浓肥、怕旱涝、畏强晒、好湿润等习性所致。碱化落叶 即黄化落叶。为家庭莳养杜鹃非正常落叶较为普遍的情况。主要是由于长期应用偏碱性土、水引起的。盆土中碱性增强,影响根系对氮和铁的吸收,导致植株缺铁缺氧,叶绿素缺少而黄化脱落。


其特征为:开始时新叶由绿变为嫩黄,老叶黄 色但叶显绿,随之叶片自下而上逐步脱落,严重时只剩梢尖部的幼叶。


防治措施:注意使用弱酸性土和水。发生病害后,首先对水进行酸化处理,消除盆土碱性,在盆中加硫酸亚铁少许,待恢复正常以后,重新更换酸性土壤。


实践证明,“松毛”土即落叶松腐叶土,pH值约4.5~5.0,是盆栽杜鹃理想的优质培养土。草炭、山皮、山岩石缝土以及柳、槐等阔叶腐殖土虽属弱酸性,但相对讲较粘重,易板结,透气和排水差,长期使用也易碱性增强。西洋鹃重瓣类如比利时、汉堡、白佳人和四海波、王冠、五宝珠以及东洋鹃小叶类品种,在水、土趋碱性地区只有用“松毛”土栽培并进行水酸化处理,才能安家落户。肥害性落叶即“烧叶”病,也称“灼叶”。这是杜鹃致命的非正常落叶,管理上应高度重视。


其特征为:追肥后(有的追肥较长时间后),叶片尖部和边缘灼干,呈干尖或煳边状。随后大量落叶,严重时部分枝梢失水干缩。“烧叶”病看似枝叶有病,实际上是根系受损。杜鹃根系纤细如絮,且多在盆土的中上层盘曲生长,表现出浅根特性,尤其是一些重瓣品种更加明显。如一次追肥过浓,根系不但不能吸收,反而受损引起细胞软缩,使细胞里的水渗到土壤里去(植物体内水倒流)。这样,植株就会出现“烧叶”和缩枝现象。


民谚认为:“白根有劲,黄根有病,黑根送命” 发生肥害检查其根,若发黄,及早救治还能复原;若大部已发黑,一般不易挽救。


救治措施:一旦确认落叶是由肥害引起的,应立即清除干肥,局部换土,以改善盆土通透性,增强根的呼吸和吸收能力(不要全部更换,更不能洗根),日灌大水数次,以冲淡肥液,尔后节制浇水,置散光较强的避风处,保持环境湿润,慢慢使之恢复。如肥害严重,叶焦煳已大部脱落并有大部枝梢干缩,基本无法挽回。如落叶不多仅有个别干枝现象,按上述办法处理,以养为主,也需一年后才能复原。故正确施肥是养好杜鹃的关键。


因此,施肥一定要突出一个“淡”字。强晒性落叶,杜鹃属于长日照植物,通常需在12小时以上光照条件下才能孕蕾开花(冬季要给予充足光照,夏季也应早晚日照),但杜鹃对光照强度有一定选择性,喜半阴,畏强日。


而一些刚刚莳养杜鹃的家庭,不懂杜鹃习性,常把它与其它花卉一起放在强光下照晒,致使其枝枯叶煳,大量落叶,甚至引起死亡。


其特征为:开始时叶边缘由绿变为褐红或褐黄,呈“老化”现象。继之叶片干边干尖,大量脱落,与“肥害”极为相近。


防治措施:确认是强晒性落叶后,庭院杜鹃要马上移到院内树荫或北面墙角下;楼房杜鹃要放在北面阳台或北屋防护罩上。这样日照时间能控制在早晨和傍晚,占全日照时间的l/3或1/2,是莳养杜鹃理想的遮荫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病株新叶很快长出,一二个月内会恢复正常。实践证明,在光照强的季节置于早晚能有日照的半阴环境中,杜鹃叶子碧绿,生长极佳。


但不同品种抗晒能力也有差异。大叶类如东方红、贵妃醉酒等品种对光的敏感性不强,北方地区都在室外自由放置,管理粗放,长势较好。而西鹃重瓣品种,如汉堡、蛤蟆品种更要特殊对待。


旱涝性落叶杜鹃喜潮润、畏干旱、不耐涝,如盆内长期积水或久旱不浇,往往会使其纤细的根系受损,造成非正常落叶。


其特征为:当受旱害时,叶片卷曲萎蔫,随之枯黄、脱落。受涝害时,不褪色,也不萎蔫,和正常叶片一样,但一触动会纷纷脱落。若救治不及时,会很快使枝叶稀疏,甚至枝梢干缩而死。


防治措施:由旱、涝引起的叶片凋萎,与肥害一样,看似叶片有病,实质上是根系受损。主要措施是翻盆换土(换疏松的“松毛”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bdf.com/zgnmbzl/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