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怎得的 http://pf.39.net/xwdt/160320/4793729.html

李白在安徽写过一首诗中说:“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杜鹃,是由花而名鸟,还是因鸟而名花?值得探讨。杜鹃鸟是鹃形目的禽类,和鸽形目的鸟体形接近,都不太大,有些像鸽子。那么,杜鹃鸟为什么姓了杜呢?这里面有一个曲折动人的历史传说。

李白《蜀道难》诗:“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由于道路艰险,处境偏僻,巴蜀之地自古很闭塞。所以,那个杜鹃鸟的传说究竟发生在什么年代,没人能说清了,只是说古蜀国有个国王名叫“杜宇”,他本是个贤良的国君,与他的妻子也非常恩爱。后来,他遭到奸臣的暗算,被害死了。他的灵魂化作了一只鸟,每天在宫院的花园啼鸣,声音很凄惨,落下的泪珠是一滴滴的鲜血,把庭园里的花都染红了。他的妻子听到鸟鸣,看到泪血,知道了这是丈夫的冤魂。她在宫里悲痛,向着天空不停地哀求:“子归,子归——”企盼着夫君归来。这以后,这只鸟被称为“杜宇”,也叫“子规”,后来成为“杜鹃”了。泪血染红的花,称为“杜鹃花”。

后人常用杜鹃鸟和杜鹃花表达着深切的思念,古代这样的诗句很多。写鸟,印象最深的是顾况的“杜鹃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写花,特别有名的是宋诗《清明》:“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杜鹃花美,红色的往往被形容为烈士们的鲜血所染,秀丽而悲壮;文水山上还有白杜鹃,叫“照山白”。杜鹃鸟也有几种,体形大小不等,都与鸽子相近,鸣叫声各不相同。北方从春末至夏天,最常见的是“大杜鹃”,鸣叫的声音是二声一节“布谷、布谷”,也叫“布谷鸟”或“子规鸟”;另有“四声杜鹃”,它的鸣叫是四声一节,听着很像是“光棍好苦,光棍好苦”,也有些像是“快快种谷,快快种谷”,所以也被称为“布谷鸟”,唱着春曲催农人劳作。

别的鸟不喜欢吃松毛虫,但杜鹃把浑身是毛的这种害虫作为美味,昆虫学家们观察过,一只杜鹃每小时就能捕食成百条小毛虫,所以杜鹃也是光荣的“森林卫士”。

在鸟的世界里,杜鹃的名声不好,它们不过家庭生活,雄鸟和雌鸟交配后就各奔东西了,而且都是懒汉和懒婆娘,自己不筑巢,有个爱在喜鹊或苇莺巢里产卵,让喜鹊或苇莺给代孵幼鸟的怪癖。自己不抚养孩子,甚至干脆把别的鸟从窝里赶走,占领人家的窝。那个“鹊巢鸠占”的坏事儿,其实有不少是杜鹃干的。

杜鹃啼血的故事不错,挺让人同情的。但自己一生不筑巢,总把蛋偷偷地下到别的鸟巢里,让人家代孵,据说孵出的小鸟还挺坏,把别的蛋推出巢去,对养母还挺凶,要真这样,那可太蛮不讲理、横行霸道了。

杜鹃鸟啊,杜鹃鸟,不管有什么冤屈,总得自己垒巢产卵呀,不能偷占人家的巢还让别人代孵卵,更不能和“保姆”家无理取闹,像个泼妇哪。百鸟都希望你能自置房产,好好孵育自己的儿女,这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鸟”啊!

.01.31(二改)李程光文水章多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bdf.com/zgnmhd/4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