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的药方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067.html

夏之季語:菖蒲,夕顏,梔子,梧桐,青梅,團扇,流螢,薰風,空蟬,白衣,侍月,卷簾,撲螢。今日立夏,當沐夏風賞月明。

立夏

日行南陸,四月節為立夏。其時天地氣交,萬物華實,百般紅紫鬥芳菲,子規聲裏雨如煙。當時節,雨急山溪漲,雲迷嶺樹低,陌上青青紫陽花濕,鷪桃壓枝青梅尚小。田地間伏地插秧的農夫戴的鬥笠,幾片青色屋簷在翠雨中如水彩暈開了。夏風習習,蓮花羞赧含苞,碧綠池塘的倒影裡,才飛過紅紅的蜻蜓。想到禮記"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的初夏風景,腦海便都是聒噪的蛙鳴,滿園的番茄。藉由櫻筍餞春,收起鹿裘準備葛衣,擇日遠行。

是啊,在這樣的時節遠行,沒有什麼比采一支蓮更好,也沒有什麼比林中哼唱更讓人沈寂。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誌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疾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大也。至此之時,物已長大,故以為名。俗話說:立了夏,大躺下,立了秋,一圪蹴。立夏之後,晝長夜短,所謂養長,則午飯之後,午睡休息,到了秋天日夜又大致相亭,便取消歇晌。此外,宜調息凈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

夏是看雲、待風、聽雨、賞荷的季節。春去來幾日,流目夏雲生,倏忽便就嵯峨了。春花紅,夏雲白,野含時雨潤,山雜便夏雲多;野雲低渡水,檐雨便細隨風。而雲雨爛漫中,流虹蛙鳴,漠漠水田白鷺飛,陰陰夏木就囀黃鸝了。此時,槐香暗度,綠苔新釀,堤邊柳浪斜穿之中,便是滿衣風灑綠荷聲了。

汪曾祺先生寫的《昆明的雨》,末段詩句“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沈沈”。

很有初夏的意味。

關於夏日的詩詞,最喜高駢的《山亭夏日》所寫的“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孟浩然之“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閒適之情令人向往。“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樹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的陸家,最適消夏了。

林中晚筍供廚美,庭下新桐覆井涼。堪笑山家太早計,已陳竹幾與藤床。

春去也。

農曆四月初十立夏之日。可循新地探一方幽靜;可摘幾顆青梅只看不食;可制一把小扇驅熱迎涼;可啜一盤青螺回味無窮;可登山擄採瓜片做一回農人;可稱人鬥蛋得一回童真閒趣。立夏著純絹帛織物把龍泉小瓷,故為淺青瓷色描之。

滿山紅杜鵑,山下青水田,布谷鳥陣陣啼,稻秧嫩嫩芽。桑葉青青,桑葚甜甜,採桑餵蠶忙。外婆河邊忙洗衣,晚餐清水河魚,清蔬碗香。庭院薔薇金銀花,夜風拂過,香氣襲人,浩月下,十里蛙鳴。這或許僅存於對於立夏的回憶里了?

關於立夏的習俗,各地各有趣味。《清嘉錄》上記吳地立夏時“家設櫻桃、青梅、穗麥,供神享先。宴飲則有燒酒、酒釀、海獅、饅頭、面筋、芥菜、白筍、鹹鴨蛋等品為佐,蠶豆亦於是日嘗新。”看來今天的人們對“立夏嘗三鮮”內容要甄別了。

一樣有碰蛋,還有添新衣。記憶裏,立夏就是忽然有一天到處都聞得見梔子花香,有將含苞的梔子串成項鏈帶在身上,小孩,大人,處處都是香,街上還有捧著篩子賣花的人,晚上的時候,取一碗水,將白天帶的花放到水裏,第二天又如新生。花苞泡著泡著就開了。

《初夏》

低眉,春已逝。抬眉,夏伊始。

从五月初的立夏,到六月末的夏至,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都是初夏。很喜欢这段时光,说是夏凉,却似春暖。一切都朝着明媚发展。新绿深黄,缤纷而清新的颜色蔓延过春的翅膀,遗落在初夏肩头。像清晨的草叶与露珠,干净,而灵动。

“初夏”二字很美,有白云初晴,幽鸟相逐。有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可作女孩子的闺名。

节气里没有初夏这个词。初夏写在杜甫的诗里,“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一千年前的杜子美,从郊外归来,写下这首绝句,他在铺陈水墨时,眼前闪现的是小径繁花、荷塘漾金、笋边野鸡和水鸟成群。没有一个夏字,却满纸碧色,清新和滋养代表着整体的初夏气质。

端午前后,属于夏天的气氛慢慢升腾,从菖蒲到凉席,一步步,节气告诉我们怎么走,神奇而美丽。不由的开始畅想路边梧桐的枝叶,田埂青草的茂盛。那些青草,若是熟识,便会成为玩具,工具,甚至是零食,装饰。甜甜的茅草根,柔韧的草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没有东邻女伴,却有采桑小径,江南的初夏,是童年的一场梦影。

于我来说,只有闻到栀子花的香味,初夏才算正式开始。栀子生长缓慢,平日少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bdf.com/zgnmtl/1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