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杜鹃搭文旅台唱经济戏
因花而立,凭旅而兴,以民族文化而多彩。这个春天,百里杜鹃漫山杜鹃花盛开,10余项文旅活动相继举办,让这方锦绣山川连台好戏不断上演,灿烂春光和多彩的民俗活动释放出超强“磁力”,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成为贵州旅游又一个爆款打卡地。数据显示,自3月10日至4月21日,百里杜鹃核心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6万人次,同比增长14.48%。“身临杜鹃花海,体验非遗展演,感觉很震撼。”自驾出游的山西游客吴艳感叹,百里杜鹃的春天真是自然景观世所罕见,民族文化非常独特,民风民俗异常淳朴。“当地人的热情如同绚丽多姿的烂漫山花,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近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坚持“文旅搭台、经济唱戏”,按照“锁流、稳流、引流”导向,通过深挖民族文化、积极举办体育赛事等带动人气。办好花季、避暑季、康养季文体赛事活动,力促把当地文体旅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提升民宿床位出租率、餐饮行业翻台率,做足文旅经济这篇大文章,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祭花杆、喝咂酒、跳花场、吹芦笙、爬花杆、篝火晚会……4月20日,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苗族花坡节举行,该乡跑马村文体活动中心摩肩接踵。动人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着古朴悠久的民族文化。活动的举办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风民俗与旅游深度融合,更让游客们近距离感受了苗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我觉得这里的苗族服饰好漂亮、好美,宛转悠扬的芦笙曲、激动人心的爬花杆活动都令人难忘,还有这里的特色美食也很好吃。”四川游客王欣怡开心地说。值得一提的是,在普底乡永丰村有着一家朵朵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彝族、苗族、白族、仡佬族等各民族的传统服饰。每年周边的火把节、团圆节、跳花坡等节庆活动上,都能看到该公司的产品。“把传统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才能让民族手工艺品更好地走向市场,也才能更好地带动大家拓宽增收渠道。公司现有50多名工人,制作的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也远销云南、四川、广东等地,每年订单不断。”黄家玉是普底乡朵朵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在她看来,民族服饰是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不仅让大家有了收入,也让四面八方的游客直观了解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为更好地发挥活动聚集效应,百里杜鹃管理区鹏程街道桥头社区以“节”为媒聚人气、促消费。今年该社区举行白族团圆节期间,广场周边设置临时摊位40余个,供社区群众经营使用。社区文旅活动的开展,让广场上人流如潮,小吃餐饮座无虚席,民宿宾馆日日爆满。“这届‘团圆节’的举办,为社区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了很足的活力。3天时间我们接待了游客1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0万元。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挖桥头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更好地推动以‘团圆节’为代表的文体旅事业蓬勃发展,不断提升大美桥头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桥头社区党支部书记谢明灿说。今年花季期间,百里杜鹃管理区积极组织策划举办花仙子巡游、《索玛花开》驻场演出、“上春山·赏杜鹃”全省非遗文化展演、“三月三”民族文化展演、白族团圆节、苗族跳花节等活动,活动参与人数逾50万人次,为旅游复苏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一系列特色民俗活动的举办,是百里杜鹃管理区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丰富旅游业态、推动文旅融合的一个个重要举措。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高百里杜鹃知名度、美誉度,让更多的游客走进来、留下来,去了还想来。持续依托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将文化内涵贯穿旅游发展全过程,百里杜鹃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该区预计可接待旅游人数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亿元。 通讯员赵华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汪瑞梁编辑夏民二审谢朝政三审李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bdf.com/zgnmtl/6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百里杜鹃迎来盛花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