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是怎么样的 http://health.yealer.com/py/2013/2013-09-19/m/4043.html
大自然中的鸟类约有种吧,绝大多数鸟类繁衍后代都要经过筑巢、孵卵、和喂雏等辛勤劳动。可是杜鹃鸟偏不。它们不筑巢,不孵卵,不喂雏,却将蛋下在别鸟巢里,欺骗其它鸟代劳。以人类的观点看来,杜鹃这种做法似乎损人又不利己。你看,它们不仅将蛋寄生于寄主巢中,刚出世的小杜鹃就会把寄主的亲子通通推出巢外,独霸鸟巢。这未免太过分了吧。而且,这寄生对它们自己繁衍后代,也是有风险的,像红尾伯劳等鸟,常去偷食鸟蛋,杜鹃如果把蛋产在它们巢里,似乎一下就会被认出而被伯劳吃掉。一般来说,损人不利己的事,动物也是不会干的。对自身没有利益的行为,肯定要被自然选择所淘汰的。那么杜鹃为什么要那样做呢?那也总有它的合理性吧。为了要探得真相,我们对各种鸟的繁殖做一个较全面的考察,力图通过比较、归纳,摸索出其中规律和原因。通过对鸟类繁殖行为长期观察,就发现:有些鸟筑巢精致;有些粗糙;还有些不筑巢直接下蛋于地面;另有一些强占别人鸟巢,或偷窃别人巢材;当然最绝的还是杜鹃,干脆将蛋寄生别人巢内。来看看它们分别都是些什么鸟吧。1、筑倒曲颈瓶状或球状巢的有:几种文鸟、织布鸟,非洲厦鸟,喜鹊,黑领椋鸟、各种鹪莺、缝叶莺;在屋檐下筑瓶状巢的有金腰燕、小白腰雨燕;筑树洞、土洞巢的有:各种啄木鸟、多种椋鸟、普通翠鸟。以上鸟巢,筑巢时间较长,工艺较复杂,属复杂型巢,但是有最好的安全性。2、筑杯状、碗状巢的有:暗绿绣眼、各种鹎、多种鹛、寿带、卷尾、乌鸦、家燕等。以上鸟巢属中等复杂巢。有较好安全性。3、筑浅盘状地面巢的有:各种鸡、鸭、多种鹬、鸻等以上鸟巢为简易巢。4、基本不筑巢,直接将蛋产地面的有:多种夜鹰、多种燕鸥5、喜欢强占别人鸟巢,或偷窃别人巢材的有猫头鹰及多种海岛海鸟等。6、不筑巢,不育雏的寄生鸟有:多种杜鹃、美洲某些椋鸟等。从上面这一系列排下来,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鸟类的行为差别还是蛮大的。有的特别聪明又勤劳,时间又多。营造最精致复杂曲颈瓶状的、球状的巢,有的为稍显粗糙的碗状巢,更粗糙的碟状巢。“干坏事”的不仅杜鹃,还有偷巢材的,霸占别鸟的巢的。最刁的杜鹃,干脆把蛋产在别鸟巢中的。那么究竟是啥原因偏偏是杜鹃产生寄生这种古怪的行为?我们继续分析。我们看到筑复杂、精致球巢、瓶巢、自啄洞巢的鸟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留鸟。留鸟不用长途迁徙,时间比较充足。除此之外,还要有能力。比如,只有擅长啄洞的啄木鸟才能自己啄出精致树洞巢,其它营树洞巢鸟多半要利用天然洞或啄木鸟用过的洞。而筑球巢的文鸟、喜鹊等也都是特别聪明能干的雀形目集群鸟。可是,多数繁殖时间紧迫的候鸟和一些觉得没必要筑太复杂巢的留鸟。就会筑一些较简陋碗状巢。比如乌鸦虽然被认为是最聪明的鸟,而且是留鸟,但它们就不象喜鹊那样筑球巢,而是筑较简陋的碗巢。猜想,它们常集群筑巢,它们御敌主要靠集群,因而没必要花大量时间筑球巢。还有一些候鸟,似乎更没时间。像夜鹰和几种燕鸥,几乎不筑巢,直接在裸地上孵卵。而一些凶狠霸道者,像猫头鹰,它们啄木造洞能力差,但是战斗能力强,它们就会发挥自身优势,抢夺啄木鸟又漂亮又结实的树洞巢。在年我们在福州森林公园就亲眼目睹到东方角鸮抢占了黄嘴栗啄木鸟的洞巢。关于杜鹃,我们看到那些留鸟型的褐翅鸦鹃、小鸦鹃也是自己筑巢,孵卵,育雏;并不寄生。猜想这是因为留鸟有时间,可以自己筑巢孵卵;小鸦鹃而鹰鹃、大杜鹃等因为是候鸟,要花大量时间用于迁徙,繁殖的时间紧,所以这些候鸟通通是寄生。鹰鹃?林中漫步这与我前面关于繁殖期亲鸟可用的时间长短,是筑巢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的推测相符合。(另一些筑巢重要因素是因地、因能力、因习性制宜)那么候鸟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杜鹃去寄生呢?我们看到这些杜鹃科鸟个个长得像老鹰。别的鸟几乎都没有这个特点。不妨猜测:杜鹃的祖先,开始只是冒充老鹰,吓走孵卵的苇莺之类小鸟,去鸟巢偷蛋吃。可是它们是候鸟,筑巢时间太紧,许多雌杜鹃等不及了,就干脆把蛋下在那些小鸟巢里,试着让寄主鸟孵。没料到,那些寄主多半傻傻的,真得就替杜鹃孵蛋和育雏。于是,杜鹃祖先频频寄生成功。世上有这么便宜的好事,那就赶紧发扬光大吧。于是神奇的基因遗传机制,就会把这种对杜鹃繁育后代大大有利的行为保留下来,并且发展出小杜鹃将巢中其它雏鸟推出巢外难以置信的,但却是保证寄生成功必要的行为。由此看来,与人类不一样,对于生存条件比较恶劣的动物来说;在生死存亡面前,它们是不会去讲究什么仁义道德;它们的行动准则是:一切为了自身基因的保存和发展。那么杜鹃这种自私行为对自然生态系统也有好处吗?我个人觉得,因为杜鹃这种大型食虫鸟,能够消灭许多其它鸟难以制约的大型毛毛虫,它们对自然生态系统还是有不可替代的特殊贡献的。而且我认为:生态系统讲究的是多样性。包括寄生行为在内的鸟类行为的多样性,往往导致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又使得众多物种互相制约,达到生态平衡;继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样看来,杜鹃的行为不但对自己繁衍后代有利,对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大局也是有利的。红翅凤头鹃?老兵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福建省观鸟会

新浪微博:

福建省观鸟会

鸟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bdf.com/zgnmtl/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