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主办中国西部散文学会

年第期总第期

均济硚位于重庆市武隆区鸭江镇大溪河上,又名度生硚,竣工于清朝道光26年()历时三年半。全长近百米,采用六磴五拱。由鸭江千总黄秀德主持集资修建。并留下多个脍炙人口的传说,让后人惦念。

在秀丽乌江右岸,有一条水流湍急的蜿蜒河流,名叫大溪河,它发源于南川区兴隆镇,经武隆区鸭江镇大河嘴汇入乌江。由于这一带是南方雨林气候,河中水量非常丰富,给两岸的交通造成极不方便,鸭江镇又是武隆、南川、道真等地到涪陵的咽喉要道,涉水过河被河水淹死的悲剧时有发生。当时进驻鸭江的千总名叫黄秀德,决定为当地做一件好事,主持集资修建一座横跨大溪河的石拱桥,以解后人涉水渡河之苦。

在捐款仪式那天,自己带头捐款两千吊钱,极大地影响了当地地主及富商,历经八年多的集资,于道光22年基本告一段落。他召集当地大户及有名望绅士,组成建桥董事会,开始修大桥的一系列的筹备工作。

首先是对桥的命名,大家一致认为叫《均济硚》好。意思是:人不分贵贱,均等过河受益。

钱也集资差不多了,桥名也有了,但总掌墨师还是个问题,当地修过石拱桥的几个掌墨师都不敢承担重任。因为,河面宽阔,水流湍急,一年涨水的时间多,修得好是功德一件,修不好就会身敗名裂,累及子孙。

其实,黄秀德早就安排师爷,写修桥的招贤布告,在重庆、成都、万县、云阳等地粘贴,准备集思广益,招贤纳士,择优录取。但至今没人揭榜。

一天,董事会派人用小船沿岸查选建桥地址,船行至河塘,一条鱼跳到船上,他们把鱼小心地放在河水舱,找来称一称,正好三斤半。大家还没来得及商量怎样处理这条鱼,只见它一蹦,又跳入河中。大家觉得甚是蹊跷。

二天,无巧不成书,没过几天,一个外号叫余三斤半的人揭了布告应聘总掌墨师,他实名余德水,是个早产儿,生下来只有三斤半。由于五行缺水,德字辈,故名余德水,大河巫溪人氏。自称修过三座石拱桥,质量均是上乘。

三天,因总掌墨师位置不是小事,关系到整座桥的命运,它牵动着所有集资人的心。决定采取四个方案:第一,人决定留下,不做总掌墨师可做二掌墨师,第二,巫溪离鸭江不算很远,派人实地考察就行,第三,要他尽快拿出均济硚的的图纸及施工方案,交董事会审查。第四,安排当地懂得建桥的掌墨师进行技术询问。最后由董事会下聘书。

半月后,余德水交了图纸及施工方案,千总黄秀德第二天就召开董事会审议,当余德水打开图纸,结果是一座六磴五拱平桥,大家觉得很奇怪,与当时盛行的大独拱桥有天壤之别,要他阐述其理由。

余德水说:“鸭江这个地方,地势平坦,河面宽阔,桥跨度长,不宜修大型拱桥,只能修多拱平桥。其二,桥的跨度大,拱就高,基础难以支撑,质量难保证。还有就是大拱桥好看不实用,人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都是很累了,他们都想平平顺顺过河,早点歇脚休息,而不是来翻拱桥看风景。”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然后由几个当地建桥掌墨师询问了奠基,搭拱,砌石,灰浆,铁门栓等一切技术问题,余德水对答如流,董事会当场下了聘书。至于二掌墨,三掌墨由余德水全权负责安排委任,选定良辰吉日开工。

当开工没过几天,总掌墨师余德水来找千总黄秀德,说原先选桥地址有误。他们探挖六个桥磴基础,有两个桥磴下是孤石,基础不稳,对桥的寿命有影响。黄秀德查看现场后说:“集资不易,万年大计,质量第一,地址重议。”立即召开董事会讨论,但董事会讨论了半天,毫无结果。有人提出全权让总掌墨师余德水负责选址,由董事会监管,反正一切质量都由他管。

但余德水说,选址是件大事,必须要对桥基进行探挖,六个桥磴,一个不行,全部不行。这需要时间。

最后决定还是大家现场勘察,重新选址。他们来到大溪河畔,查看了几处地形,都觉得不妥。正在疑惑,忽然见一青年女子,提起裙子准备踩水过河。此时河水还在上涨,有个好心人立刻上前劝阻,那女子毫不在乎,全然不听,嘴里还不停地咕哝,“这里才是路了嘛,这里才是路了嘛,.....。”只见她毫不费力,很快就过了河。众人觉得非常奇怪。

总掌墨师余德水沿着女子走过的路线进行查看,丈量,发现这里是建桥的最佳位置,但有两个桥磴基础有粹石覆盖,看不到实际地貌。黄千总令人搬开粹石,余德水查看后高兴地说:“我在所有修建的石拱桥中,这算最佳的地形了,不管是五行八卦,路径快捷,还是桥基稳固性都是最佳的,虽然有一个桥磴基础有点问题,但只要稍加调整,就能解决问题。”众人听了非常高兴。

晚上千总黄秀德设宴款待大家。席间,大家谈到今天女子过河的事,有人说,“我好像看见过这个人。”众人问,“你在哪里见过?”那人说:“我们到观音寺去一下,好像是观音菩萨吔。”众人大惊,赶快放下筷子来到不远的观音寺,只见菩萨的裙边还有一块是湿的。众人赶快上前礼拜,以感谢菩萨指路之恩。

由于人们觉得有菩萨庇佑,人心大震,工匠们信心十足。有的群众听说在鸭江镇大溪河上修桥,自愿来做义工,千总黄秀德为了发挥这种积极性,以填补资金的不足,都交给总掌墨师余德水安排,并嘱咐把工天记好,折成银钱,同样上功德碑。

光阴如梭,转眼时间去了两年半,桥也进入了砌拱阶段,一天下午,来了一个衣衫偻烂,面黄肌瘦,胡须雪白,走路一歪一跛的老人,自称是一名石匠,愿为修桥出份子力,余德水见他人老珠黄老态龙钟,修桥都是粗重活,万一死在修桥途中,对工程不吉利,坚决不收他。但还是亲切地安慰他说:“老人家,你这么大的年纪了,应该安度晚年,如果肚子饿了,三不两时来这里吃几顿饭都可以,为了你的安全,工地是决不让你去的。”

老石匠说:“既然不让我在这里干活,我就用不着到工地上吃饭,但桥我是一定要修的,吃的饭钱你是要给的。”于是老石匠找到附近的李老头家,李老头无儿无女靠打草鞋为生。老石匠说:“我是诚心诚意来为修桥出力,他们嫌我老了,不要我。我看我俩年纪相当,性格相合,你也不用打草鞋了,我拿钱出来,你只管每天上街买菜煮饭,晚上我俩各二两酒,行吗?”

李老头说:“可是可以,但如果你走了,我的草鞋生意也没有了,我怎样过。”老石匠说:“我会给你想办法的。”

每天老石匠出去打石头,一日三餐相当有规律,晚上两个老头喝酒聊天,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眼看均济硚主桥拱要合龙了,一天中午,老石匠收了工具,吃了午饭,对李老头说:“老伙计,我俩这段时间过得怎样?”

李老头说“这段时间就像是过神仙日子,每天有吃有喝,还有人聊天......。”老石匠说:“我的活也做完了,吃过午饭就要走了。”还没等老石匠说完,李老头跳了起来,“你说要管我下半辈子的生活,你这就要走啰?”

老石匠说:“我不是在给你商量了嘛,在你屋后,有十块石头,全部排好号,如果有人要,你只一块石头卖六两六钱银子,这六十六两银子,不是就够你下半辈子的生活吗?”

李老头把头一歪,朝天大叫道:“你道修桥的都是傻儿,你那几块破石头值六十六两银子.......。好了好了,我还是打草鞋买吧。不过这段时间我还是过得挺舒服的。”待他冷静下来,老石匠早已不知去向。

话说总掌墨师余德水工程进展顺利,在均济桥主拱合龙那天,不免买来香烛钱纸,拜祭各路神仙,以求均济桥拱合龙吉利。不知怎么搞的,最后这一排关键的金石,相当不顺,不是大就是小,老是结合不好,合不了龙。

最后他亲自找石头,亲自画尺寸,但放在桥顶,还是不合要求。急得他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二掌墨把余德水叫到一边:“老总,在李老头家,前段时间住了个老石匠,一直在打石头,说是修桥,不然我们去看看。”

余德水恍然大悟,想起老石匠走时说过的话:“既然不让我在这里干活,我也不吃你这里的饭,但桥我是一定要修的,吃的饭钱你是要拿的。”

他们一同来到李老头家。李老头把老石匠的话告诉余德水,余德水叹了口气,作揖道:“弟子不识祖师面,多谢仙人解疑难。”

他们把这十块石头按序号安在桥顶,不大不小,不长不短,大桥合龙了。

千总黄秀德听说有仙人相助,他非常高兴:“祖师献石,再高的价钱我也得要买。”叫人抬着六十六两银子来到李老头家。

李老头坚决不要,说:“我人老体力衰,不能为修大桥出力也罢,这石头是仙人所为,我哪能收你们修桥的捐资银子呢?我还是打草鞋卖吧。”

黄秀德说:你与仙人有缘,我看你草鞋也别打了,以后我在军营里给你造个名额,你就给大家守桥吧,我给你发月钱,李老头激动得泫然泪下。

清朝道光26年()四月初十,一座六磴五拱的均济硚终于完工了,一座雄壮威严的石拱桥,平平整整地横跨大溪河上,中间桥洞上,龙头龙尾栩栩如生,五道桥洞下边,各悬一把可以开合自如的青铜宝剑,并在桥的南面,修了一座二郎庙,北面修了一座土地庙,以佑均济桥平安,各在庙侧面修了一座功德碑,把捐资者的姓名雕刻上面,以作永久纪念。整个工程历时三年半。

按照当时当地的规矩,要神仙及大人物踩桥后其他人才能过桥,谁来踩桥?时间定在何时?众人不知晓,但也无从知晓。黄秀德只得去观音寺抽了一签,长老说:“初夏花鸟台,必有神仙来。凡人不识圣,上桥方可问。”这不抽签则罢,这一抽倒麻烦了,谁个神仙,长得怎样?什么时间来?这一切还是未知数。

黄秀德又问:“踩桥时间到底是那一天?”

长老又说:明天就是立夏,三五天不等,仙人过后,你再举行仪式不迟。

黄秀德只得派人把守,并嘱咐时常观察要过桥的人,态度要谦和,不要把神仙得罪了。

四月十二,正逢立夏,此日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从四面八方来观看大桥雄姿的人站满了大溪河两岸,人山人海好不热闹,人们都想看看到底是哪路仙人踩桥,目睹仙人姿容。

眼看要到中午了,人们眼睛都看花了,脚也站麻啰,有些人开始离去,但就有一些人,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用竹筒装满水,包里带着干粮,头上带着树枝编的帽子,把火炮高挂在树枝上,硬是要目睹仙人真容。

此时值班的又是李老头,他端了一根高板凳,在桥前横坐,认真地值守。

忽然觉得眼睛有些昏花,他用右手揉了揉眼睛,看见一个蓬头卷须、黑脸巨眼,背背一个葫芦,跛了右脚的丑陋叫花不知不觉走到了桥上,他赶紧上前阻拦相问:“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跛脚老人:“均济世人而来,造福后代而去。”

李老头觉得此人说话不一般,但又拿不稳,再好言相劝:“神仙没踩桥,唯恐桥不牢,神仙踩桥后,众人任逍遥,您是神仙就踩桥,不是神仙退后瞧。”他把早已想好的句子背得烂熟,既不伤人感情,又有相劝的意思。

跛脚老人笑着说:“仙人没踩桥,你又怎能站在桥上?”李老头非常尴尬,转身欲走。只见跛脚老人把拐杖往桥上轻轻一杵,右脚一踩:“踩桥就踩桥,一踩万年牢。”李老头觉得整座桥都在抖动。

他立即醒悟,兴奋地大声向岸边人群喊道:“神仙来踩桥,三年修起万年牢。”李老头这一喊,两岸齐声应和:“神仙来踩桥,三年修起万年牢.....。”李老头转身看跛脚老人时,早已不知去向。此时,两岸烟花一起点燃,响声震天。耍狮子的,玩龙的,走高跷的,划花船的.....,依次涌过桥头。

从此,大溪河上平平整整地横跨一座雄伟的石拱桥,人们随时都可以过河,再也不受淌水过河之苦啰。

年俢涪陵至白马公路时,经公路权威专家测定,此桥结构及强度不亚于现代的钢筋水泥桥,就在上面铺上水泥面,改为公路桥,命名红卫大桥。至今这座桥已有一百七十四年历史,常年承载几十吨重车也有五十二年,它任然坚固如初,没开裂,没变形,没脱缝,没下沉,就连每一块石头都没显风化的痕迹,可见当时施工选址之合理,设计之精心,选材之严格,工艺之精湛。堪称建桥史上一绝。

作者简介张忠群,生于年.笔名:下里巴人,涯松低吟。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武隆区作家协会会员。武隆区摄影协会会员。著有小说集:及。摄影作品:“生态平衡”荣获年“中国梦.美丽交通”第二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摄影大赛金质奖。本期责编:雷响玲配图:网络编审:黄建明

投稿邮箱:bdr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bdf.com/zgnmtl/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