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云南——生物多样性百科今天小布要带大家了解的是

脊椎动物·大杜鹃

大杜鹃

Cuculuscanorus

脊椎动物,鸟纲,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俗名布谷、喀咕、郭公。国内广泛分布,照片摄于独龙江。

大杜鹃性孤独,常单独活动,偶尔成对,难见集群,鸣声响亮清澈,发出“kuk-ku”之声,反复不已,这也是“布谷”之名的由来。它们在我国主要为夏候鸟,飞行快速有力,循直线前进。年,中英两国鸟类学者和观鸟爱好者开展的“北京杜鹃项目”,通过给大杜鹃佩戴卫星追踪器,发现它们迁徙距离可达到公里。

它们嗜吃各种毛虫,特别是繁殖期间几乎纯以毛虫为食,并吃蛴螬等柔软昆虫,偶尔也吃硬壳的虫甲类,于人类而言,是益鸟。

但对于与它们生活在同区域的其他鸟类,大杜鹃是天生的阴谋家和刽子手。与大杜鹃生活在一起,无异与魔鬼共舞。

这一切源于大杜鹃的巢寄生行为。

所谓巢寄生,是指鸟类自己不筑巢,把卵产在其他种类鸟类的巢中,由宿主代替孵化育雏的繁殖方式。研究发现一万多种鸟类中,有一百多种具有巢寄生的行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大杜鹃。

当大杜鹃到了繁殖期时,它会观察附近同样处于繁殖期的鸟类,比如这些鸟类的卵识别能力、繁殖时间、栖息地质量、巢址特征和食性等因素。通常鸦雀、大苇莺、麻雀、灰喜鹊、伯劳、棕头鸦雀、北红尾鸲、棕扇尾莺、灰脚柳莺等等都是它的目标对象。

一旦发现这些雌鸟产卵,大杜鹃便会迅速产卵,并趁其他鸟不在时将自己的卵放入鸟巢,并叼走宿主的一颗卵,一般情况,大杜鹃在一个鸟巢里只会放一个自己的卵。

那么其他鸟不会发现吗?这又不得不提大杜鹃“瞒天过海”之能。研究人员发现,大杜鹃卵的颜色会随寄主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大杜鹃的卵可以模拟不同宿主卵的颜色与斑纹。

这,还不是最残忍的。

通常大杜鹃雏鸟会先破壳而出,然后会用背将其他鸟蛋拱出巢穴,通过扼杀“养父母”的亲生孩子,达到独宠的目的。于是,人们会看到体型较小的伯劳或其他鸟类,不辞辛苦地觅食喂养体型比它们还大的大杜鹃幼鸟,因为它们以为这只大杜鹃幼鸟就是它们唯一的孩子。

养大后的大杜鹃会和养父母和谐共处吗?不,它们只会扇扇翅膀寻找自己的亲人。

左凌仁,自然摄影师,《中国国家地理》特约编辑,长期拍摄国内野生动植物,致力于表达生物多样性之美。

跟着小布一起来回顾一下前几期生物多样性百科的知识点吧!我就是爱“臭美”!——节肢动物·荔蝽谁敢跟我比萌!——脊椎动物?棕褶树蛙有一种美叫绿绒蒿——种子植物·轮叶绿绒蒿温和与残暴的“双面虫生”——节肢动物·黄星蝗

统筹:连惠玲

文字整理:连惠玲

海报设计:郑弼尹

编辑:赵梦婷

推荐阅读●陈豪在文山州督促检查工作:坚决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全胜●阮成发深入会泽督战脱贫攻坚:全面发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3月16日12时至24时,云南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法国输入)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云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年圆满完成国家下达各项目标任务●3月18日零时起,昆明地铁全面恢复线网运营●同学们注意啦!疫情期间寒假学生票延长至5月31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bdf.com/zgnmxr/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