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鹊桥仙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
全网抖音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trends-love.com/shangye/16282.html在说今天的词之前,先来说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望帝,名杜宇,他是个受人爱戴的皇帝。后来望帝禅位给丛帝,自己隐居西山。一开始,丛帝也是一位爱民如子的皇帝,他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开垦田地。可是后来,丛帝居功自傲,变得独断专行,也不爱惜百姓。望帝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着急,日日夜夜想着要如何劝导丛帝。望帝亲自出山去找丛帝,打算劝导他,不想却被丛帝误会,连城门都没能进去。望帝无可奈何,只好回到西山,但他依然认为他有责任让丛帝清醒过来,他日思夜想,终于想到可以变成一只鸟,就能飞进宫门,飞到丛帝面前,把治理天下的道理告诉他。于是他化作来一只杜鹃,飞进宫墙,在御花园的楠木枝上高声叫着“民贵呀!民贵呀!”丛帝原本也是一位清明的皇帝,听了杜鹃的劝告后,心生愧疚,也醒悟了过来,终于又恢复了,成为一位好皇帝。图片来源于网络可是望帝变成杜鹃,再也变不回人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也只能在枝头上鸣叫“民贵呀”。它苦苦叫着,叫出了血,把嘴巴都染红了。这就是“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典故,这只是一个故事。在春夏季节,杜鹃常常啼叫,又因为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碰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杜鹃啼血,凄哀动人,古人赋予了它许多意义,并写进诗词里。如我们熟悉的“望帝春心托杜鹃”,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还有苏轼的“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词,也与杜鹃有关,陆游谪居成都,夜里听到杜鹃啼叫,唤起了他心中的愁思,于是写了这首《鹊桥仙》。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暮春时节,江面上风雨凄迷,简陋的茅屋里,灯烛忽明忽暗,一片寂静。树林里的黄莺已经停止了鸣叫,只有杜鹃,在月夜里孤苦哀鸣。杜鹃的啼声惊醒了我的梦,让人清泪欲流,然后又向树林深处飞去。在故乡的杜鹃声尚且不敢去听,更何况如今年过半百,在异地他乡,又如何听得这杜鹃哀啼。图片来源于网络上片是描述杜鹃夜啼的情景,“茅檐”、“蓬窗”指其住所非常简陋。“人静”、“灯暗”渲染了一种寂静的气氛。陆游在简陋的住所了,人静灯暗,他感到非常孤独寂寞,而后他眺望江面,突然就风雨凄迷。这是第一个层次,在这样的环境下,鸟儿应该都躲在巢穴里,众鸟无声。“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这是第二层次,万籁俱寂,只有一轮明月高悬中天,而我们的主角杜鹃,此时就伴随着凄厉的叫声登场了。这里写杜鹃的时候用了反衬的手法,先写莺燕无声,使得杜鹃的啼叫显得分外清晰。其实,在偌大的树林中,未必就真的没有其他的鸟在啼叫,不过此时的陆游思乡心切,只有杜鹃的声音能入他的耳,刺痛他的内心。图片来源于网络下片写夜闻杜鹃的环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陆游被杜鹃凄厉的叫声所扰,这种叫声直击他内心的脆弱,他惊醒过来,内心是何等悲切,眼泪不争气就流了下来。此时惊醒陆游的杜鹃,“又拣深枝飞去”,去寻找更好的去处,陆游想到此,想起自己羁旅多年,不知何时能结束,更是悲苦难耐。“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故山”指的是故乡;“半世”是说他写这首词的时候四十九岁,接近半百。提到“故山”,自然说的就是思乡之情,如今“半世羁旅”,受尽苦难,又怎么忍受得了杜鹃的哀啼呢。“借物寓言”,陆游用这手法,来表达自己蹉跎岁月、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感慨和悲叹。之前,他到南郑的时候,意气风发,还以为可以在战场上大展身手,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惜正当他金戈铁马参加抗金战斗时,却被调到成都,成为后方的一名闲人,实在是让他心灰意冷,也正如此,他才写出了这首词,充满着孤独、凄冷,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全是他的悲痛和叹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bdf.com/zgnmxr/5340.html
- 上一篇文章: 厉害了周至第一美女找工作,简历竟火遍全
- 下一篇文章: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古人的眼泪往哪里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