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是文革时期的产物,十年时间创排出了许多的优秀剧目,像我们熟知的有《节振国》、《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杜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等等。

其实这些剧目可以说是红极一时,因为十年时间舞台上只有这些剧目,并且每一个艺术种类创排出来的剧目题材都是歌颂工农兵、歌颂英雄的,所以一些人认为有些单调。并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样板戏”这一说法,将这一时期创排出来的剧目人为的捧成了一个标杆。

所以说,文革后又兴起了一个浪潮,那就是反对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这些剧目也一度被雪藏了,而这些主演也受到了一些冷遇。尤其是许多文艺界的大拿提出了反对意见,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这些剧目以及主创人员都有一种偏见。

然而又过了很多年之后,对于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的看法又不一样了。因为在“文革”创排的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确实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是当时像一些传统剧目也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所以二者也是都有一定的粉丝和戏迷群体。

但是“文革”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就不一样了,因为戏曲界创排出来的优秀剧目太少了,甚至于可以说是“快餐文化”,这就不禁让人们又想起了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

而近些年对于钱浩梁、于会泳等人,哪怕是“旗手”对于这些剧目的作用以及艺术方面的造诣评价也是趋向于公正一些,看到了过错的同时也看到了功绩。

其实说到底,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确实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至少比现在戏剧界的一些剧目强得多。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江枫渔火怎堪愁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bdf.com/zgnmxr/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