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花,木槿子,木槿根,各有奇效
上古时期,古帝丘东有一丘岭,人称历山。历山脚下长着三墩木槿,高若两丈,冠可盈亩。每至夏秋,花开满树,烂漫如锦。 一年孟秋时节,号称“四凶”的“浑沌”、“穷奇”、木寿杌”、“饕餮”前来历山观光。见此美景,他们妄图移去据为己有。 三墩木槿被他们一刨倒,迅速枯萎甚至花殒叶落。“四凶”见此光景,料想取回亦难成活,一个个垂头丧气离开了历山。 正在历山带领农夫耕作的虞舜闻讯赶来,他招呼农夫把三墩木槿扶起,并汲水浇灌。奇迹出现了:三墩木槿均枝叶活转,花开如初。虞舜笑了,农夫们乐了。 后来,虞舜将木槿移植,移植后枝荣叶茂,践天子位后又移植,木槿依然繁花似锦。 如今,木槿花是著名的绿篱植物,为锦葵科木槿属,国内很多地方可见,也是韩国和马来西亚的国花。花色有纯白、淡粉、淡紫、紫红等,花型有单瓣、复瓣、重瓣几种。 花开时节,一朵花凋谢,别的花会接力盛开,因此,韩国人叫它“无穷花”,又称无极花,夏秋两季不间断开放,是重要的观花灌木,用作绿化非常适宜。 全株均可入药, 木槿花 性味甘苦凉,归脾肺肝经, 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主治痔疮出血,盗汗等。 木槿子,是木槿的果实,又叫朝天子, 性味甘寒,归肺经。 清肺化痰,止痛解毒。主治痰多咳喘,支气管炎等。 木槿叶 苦寒,清热解毒,治肠风,痈肿疮毒。 为全株提供养料的木槿根, 性味甘凉,清热解毒,可治阴痒,急淋,水肿,肾炎等。 木槿皮 性味苦甘微寒,归大肠、肝、脾经,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主治皮肤疥癣,阴囊湿疹等。 选方: 1、治咳嗽痰喘:朝天子9-15g,丝瓜藤50g,煎服。(《安徽中草药》) 丝瓜藤性味苦,微寒。舒筋活血,止咳化痰,解毒杀虫。 2、治妇女阴痒:木槿花根、八月瓜根各15g,研末,放在猪尿泡内炖吃。(《贵州草药》) 八月瓜性味苦平,软坚散结,燥湿利小便。 3、治急淋:木槿根、茅根各6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茅根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尿血,热淋,水肿等的治疗。 4、治水肿:鲜木槿根50g,灯心草(鲜全草50g,水煎,饭前服,每日服2次。(《福建民间草药》) 灯心草清心降火,利尿通淋。可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 5、治肾炎:鲜木槿根50-g,灯心草(鲜全草)50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6、治皮肤顽癣:木槿根或茎皮30g,水煎洗患处;或木槿根和茎皮9g,浸酒ml。浸一个星期后,加水杨酸5g,安息香10g,甘油10g。共拌匀,涂擦患处。(《福建药物志》) 7、治一切顽癣:川槿皮9g,大斑蝥七个,或小用十个(去头足),巴豆五个(去油)。共为细末,一处用酽醋调搽,稍时作痛起泡,泡落即愈。(《鲁府禁方》)川槿散) 斑蝥有剧毒,可外用以毒攻毒,逐瘀,治恶疮,顽癣。 巴豆外用,恶疮疥癣,疣痣均可用。 8、治牛皮癣(又叫银屑病):四槿皮30g,大风子仁15个,半夏15g,河水井水各一碗,浸露七晚,入轻粉3g于水中,用秃毛笔扫涂,有臭涎出方妙,但忌洗澡,能于夏天治尤效。(《串雅内编》) 大风子仁性辛热,毒烈,祛风燥湿,攻毒杀虫。一般只作外用,治疥癣,痤疮,杨梅疮等。 轻粉外用杀虫,攻毒,敛疮,治疥疮,顽癣,梅毒,疮疡,湿疹等。 9、治盗汗:取木槿花开而再合的,焙干捣为细末,每用3g,猪皮煎汤调下,晚饭后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木槿花朝开暮落,故开而再合的木槿花并不难寻。 10、治反胃:千叶白槿花,阴干为末,陈米汤调送三五口,若不好转,再用米汤调服。(《袖珍方》槿花散) 11、治痔疮出血:木槿花、槐花炭各15g,地榆炭9g,煎服。 槐花炭收涩之性强,偏重于收敛止血。多用于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等出血证的治疗。 地榆炭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等。 二味与清热凉血的木槿花共治痔疮出血。 12、治疔疮疖肿:木槿鲜叶,和食盐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一个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爱好者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一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bdf.com/zgnmyzz/1013.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后张毕棚沟杜鹃花节1元门票,先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