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隐藏的故事邵雍从一声鸟叫,听出
四月芳菲,燕山的杜鹃花开了,电视剧《清平乐》热播。 和杜鹃花叫同一个名字的,还有叫杜鹃的鸟:布谷布谷—— 然而,一声“布谷”鸟叫,竟有人听出了天下将乱。 这是电视剧里隐藏的另外一条线。 1. 北宋以前,杜鹃鸟在北方是没有的。 这年春天,中国三千年来第一牛人邵雍和朋友在洛阳的天津桥上散步,忽然听到了杜鹃的叫声:“布谷、布谷”。 邵雍先生“惨然不乐”,这不是一般的不高兴。 朋友看见他不高兴,就问,怎么了? 邵雍说:洛阳过去没有杜鹃,现在有了,有所预示。 邵雍是北宋著名理学家、象数学家、哲学家,是个能通天的人,朋友就问,怎么了? 邵雍说: 用不了二年,皇上将会用南方人为丞相,南方的丞相会大批的重用南方的官员,南方人专门喜欢折腾,喜欢变更,“天下自此多事矣! 完了,没有好日子过了。 此时,王安石已经给仁宗皇帝上过了《万言书》。 2. 邵雍所在的天津桥在洛阳,和现在的天津没有关系。 仁宗仁政,与北宋最大的敌国合作很好,两国的百姓都安居乐业。 天津桥畔,万国舟帆,南北两市胡人商旅充肆,抬头北望既是煌煌万象神宫,当年神都之盛,着实难以想象。皇帝后妃、王公贵族、文人墨客等,每至春夏,亦多从游其上。 天津桥与皇宫南边的正门相连,是洛水上最大的桥。名字取“天津”,意思是天上疆界上的港,在这儿停、发驶往银河的船:“引洛水贯都,以象天汉(银河),横桥南渡(天津桥),以法牵牛”。 邵雍经常来这里与上天“对话”,有《天津感事》诗二十六首。 朋友也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就使劲追问:你怎么听到杜鹃叫就能知道这么多呢? 邵雍说: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自南而北。现在是地气从南往北来了,人还没感觉到,鸟先飞来了。从此,南方的草木都会北移,南方疾病瘴虐也会跟着到来,北方人的苦日子来了。 果然,过了两年,宋神宗赵顼上任,任用王安石做丞相,王安石开始变法,史称熙宁变法,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折腾。 这次折腾,把仁宗的仁政,折腾的一干二净。 这件事情记载在《邵氏闻见前录.十九卷》里。 邵雍诗曰:流莺啼处春犹在,杜宇来时春已非, 又说:几家大第横斜照,一片残春啼子规。 在他的眼里,杜宇(杜鹃的别名)来的时候,春天就不是原来的那个样子了。 3、 一般的文字材料介绍杜鹃花都说生于四川,主要是因为蜀国皇帝杜宇化作杜鹃的传说。 蜀国皇帝杜宇,死了以后不忍离去,化作杜鹃鸟,每到春天,就飞来飞去,催促农人“布谷、布谷”,农人太懒,把他累的嘴里鲜血直流,滴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丽的红杜鹃。 这是典故, 杜鹃啼血,是在警示人们要谨慎从事,可惜,很多大自然的警示都被人们忽略,直到大事发生。 其实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杜鹃。 明朝的时候,现在的越南和广东的一部分,分为交趾和占城两个国家,有一年,占城使人向大明皇帝进供诗词,有一首叫《初发》: 行进河桥柳色边,片帆高挂远朝天。 未行先识归心早,应是燕山有杜鹃。 那么远的南方小国,连我大河北北部的植物都知道,情报工作很重要。 通过一声鸟叫,就能预测未来,这就是邵雍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通过事物的点滴变化,能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这就是预测大师。 4. 谶谣文化由来已久,也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很多智士通过谶谣推测未来。 与杜鹃有关的预言,还有一个。 明末清初有一个人叫陈贞慧,他当时与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合称四公子。 他写了一本书叫《秋园杂佩》,里面记述了一个预言: 据《蛟桥钤记》云:长桥脉断杜鹃枯,四方兵乱,此语不知从何而来,流闻甚久。 什么意思,就是说,很长时间流传一个谣言: 等到长桥的脉断了,杜鹃花突然枯萎了,天下要大乱,还有兵灾。 结果,到了崇祯辛巳年间,杜鹃花突然枯死。 这一年,周相国在长桥上建牌坊,把桥的脉给凿断了,估计也是野蛮施工,牌坊也没建好,接下来就是甲申之变了。 野蛮施工害死人呀! 5. 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上吊身亡,一个朝代结束了。 郭沫若写了一篇《甲申三百年祭》,主要分析李自成失败的原因,现在我们还强调学习,但文章对崇祯皇帝的失败,也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 自然崇祯的运气也实在太坏,承万历、天启之后做了皇帝,内部已腐败不堪,东北的边患又已经养成,而在这上面更加以年年岁岁差不多遍地都是旱灾、蝗灾。二年四月二十六日,有马懋才《备陈大饥疏》,把当时陕西的灾情叙述得甚为详细,就是现在读起来,都觉得有点令人不寒而栗:"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诸树惟榆皮差善,杂他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 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 最可悯者,如安塞城西有冀城之处,每日必弃一二婴儿于其中。有号泣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粪土者。至次晨,所弃之子已无一生,而又有弃子者矣。 国家出了这样大的灾难,崇祯皇帝也采取了一些列的发布《罪已诏》等措施,但终究没有什么用。 所以,崇祯皇帝的做法,连李自成都看不下去: 崇祯帝,公平地评判起来,实在是一位十分"汲汲"的"要誉"专家。他是最爱下《罪己诏》的,也时时爱闹减膳、撤乐的玩艺。但当李自成离开北京的时候,却发现皇库扃钥如故,其"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皇家究竟不愧是最大的富家,这样大的积余,如能为天下富家先,施发出来助赈、助饷,尽可以少下两次《罪己诏》,少减两次御膳,少撤两次天乐,也不至于闹出悲剧来了。然而毕竟是叫文臣做文章容易,而叫皇库出钱困难,不容情的天灾却又好象有意开玩笑的一样,执拗地和要誉者调皮。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其实是最简单的问题。 可惜,崇祯皇帝有那么多的钱,最终也毫无用处。 长桥脉断杜鹃枯,都是托词,但一个王朝的覆灭早就有很多征兆,只是皇帝们不太当回事而已。 华燕检测感谢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bdf.com/zgnmyzz/4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囤起来59起秒常州花谷奇缘成人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