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是中国珍贵的植物物种之一。本文针对大别山区域山区地带海拔~m地区,就杜鹃的形态特征、品种分类、栽培技术等进行一定的研究,为杜鹃的保护与培育提供参考。

1杜鹃的形态特征

杜鹃属于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别名为映山红、山石榴、满山红等。在安徽省大别山地区,杜鹃有常绿大乔、小乔木、常绿、半常绿、落叶灌木、附生、匍匐状和矮生灌木等多种类型。杜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为常绿灌木,高度一般在1~2m或5~6m,枝干呈褐色,表皮薄而细密。主干较为弯曲,树皮呈棕褐色,树皮略微有开裂现象。叶片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正面为深绿色,呈现出光泽感,背面为淡绿色,光滑无毛。

2大别山杜鹃对地区环境的适应情况

安徽省大别山主要为低山丘陵,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区,其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的特点十分适合杜鹃生长,大别山杜鹃比其他地区的杜鹃生长得更加丰盈,因此也有“大别山杜鹃映山红”的称号。杜鹃属于长时间日照植物,杜鹃的生长需要足够的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间。如果光照强度达不到要求,杜鹃就很难开花,此时应人工增加光照长度与光照时间。杜鹃每日所需的光照时间不得低于1h,并且杜鹃不可以长时间面对曝晒,此时就需要采取一定的遮阳措施,使用率最高的就是遮阳网。

3杜鹃的品种分类

3.1东鹃

东鹃,也被称为东洋鹃,东鹃就是由东洋鹃演变而来的名称。另外,东鹃还有石岩杜鹃、朱砂杜鹃、春娟小花等别名。东鹃中包括石岩杜鹃在内的变异品种有很多。东鹃的主要特征是体型较小,枝叶散乱,花期在4月,花朵较为繁密疏小,花径一般在2~4cm,最大的有时达6cm,其花瓣有单瓣、多瓣以及由花萼瓣化而形成的套筒花瓣等多种。

3.2毛鹃

毛鹃也被称为毛叶杜鹃、大叶杜鹃、春娟大叶种等。毛娟的花瓣较大,大多数花瓣呈单瓣状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重瓣,花色有红色、粉色、白色及多种颜色。毛娟的品种有十多个,其中较为有名的有玉蝴蝶、紫蝴蝶、疏球红等。

3.3西鹃

西鹃最早出现在西欧的荷兰、比利时等地区,并且逐渐被繁育为杜鹃品种,西鹃的名称由此而来。西鹃的主要特征是体型矮小粗壮、树冠紧密、易冻死冻伤,花期在4—5月,花色多种多样,花瓣一般为重瓣、复瓣,花径一般在6~8cm。西鹃的传统品种有很多,如皇冠、锦袍、四海波、天女舞等。近几年,西鹃有很多杂交品种,其中四季杜鹃因为其能四季开花而备受欢迎。

3.4夏鹃

夏鹃,最初产于印度,并被称为皋月杜鹃。因为其枝叶开花最晚,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故称之为夏鹃。夏鹃枝叶细小绵密,树冠丰富、叶片整齐划一,花径一般在6~8cm,花瓣与西鹃一样,较为丰富。夏鹃的传统品种有长华、五宝绿珠等,其中五宝绿珠的花瓣中有一朵小花通常呈台阁状,是夏鹃中辨识度最高的一个品种。

4杜鹃栽培管理技术

4.1花盆的选择

花盆一般选择透气透水性较强的素烧盆。带釉的花盆吸水性及透气性较差,浇水后土质容易干裂,时间长了杜鹃的根部就会腐烂,严重时甚至会死亡,所以这种盆并不适合。另外,花盆的选择要以植株的年龄为参考,一般4~6年生植株要用16.67cm的盆,7~10年生植株要用20.00cm的盆,11~15年生植株要用26.67cm的盆。

4.2上盆与换盆

杜鹃的上盆时间一般在秋季开花时。上盆之前,先在花盆底部摆放适当的排水层,然后放入培养土。上盆后要放在阴凉的地方进行喷水保湿。5~7d后可以恢复正常的培育工作。每隔两三年要换一次盆,植株较大的3~5年换一次盆。

4.3土质调控

杜鹃的适宜生活环境是肥沃、疏松、排水性较好的酸性土壤,避免选择碱性和黏性土壤。杜鹃最适宜的土壤pH值是4~7;pH值超过8时,杜鹃的叶片就会出现黄化现象,甚至出现生长不良而死亡的现象。同时,在进行疏土操作时要格外注意,不要伤到杜鹃的根部,疏土次数也不宜过多,否则会破坏土质平衡。

4.4浇水

浇水的重要原则就是见干见湿、着重浇透。要避免多次浇水不透、只浇表层土壤的现象,这样会造成底部缺水,严重的影响杜鹃生长发育。同时,底部水分较多会发生烂根现象,所以,要科学把握浇水时间及浇水次数。

4.5施肥

杜鹃常用的肥料有基肥、追肥2种。基肥一般是在上盆换盆时被埋入盆土的中下层。追肥的应用时效性较强,所以用量要少,否则会损伤杜鹃的花瓣。追肥一般在晴天傍晚进行,肥料的喷洒要均匀,避免在阴天或下雨天施肥。

4.6病虫害防治

目前发现的杜鹃病虫害有10种左右,其中侵染性病害有3种,生理性病虫害有3种,虫害有5种。其中,侵染性病害有杜鹃叶斑病、杜鹃叶肿病、杜鹃褐斑病,其防治措施是及时清扫落叶,增施基肥,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非侵染性病害有黄叶病、缺锌小叶病,其防治措施是在酸性土壤中种植杜鹃,对于感染黄叶病的植株要喷洒适当浓度的硫酸亚铁溶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bdf.com/zgnmyzz/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