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色彩斑斓的驴友

双十二前夕,植物学家史军,公开怼了一群人并附上这么一句话:只要能证明你的兴安杜鹃是基地生产的,我无偿给你打一个月广告。

兴安杜鹃究竟是什么,靠贩卖兴安杜鹃来养家糊口的农户们,又为何会在微博上引来科普界大V的声讨呢?

兴安杜鹃(学名:RhododendrondauricumL.)属杜鹃花科,当地人又称达子香,原产地很广大:从阿尔泰山向东的东西伯利亚、蒙古国、中国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北海道、库页岛(来源杜鹃花吧)。

但在我国它们因为大兴安岭为人所知,故名:兴安杜鹃,是杜鹃的一种原生种。

和普通杜鹃不同的是,兴安杜鹃生长缓慢、休眠期长,极其耐寒(最低能耐-32℃低温),这是它们生存环境所决定的。

大兴安岭所处的黑龙江,每年十月左右,黑龙江开始供暖正式入冬,这时候南方的花儿还开得正好,到十一月底还有菊花盛放。

而大兴安岭则更早,17年9月25日开始供暖至来年4月30日结束,兴安杜鹃就在这冰天雪地里、极寒中休眠6个月左右,才能等春天。

每年5月~6月,漫山浅紫色的映山红,是属于北方的美景。

冬雪消融、春风带着轻快的脚步,降临这片寒冷的土地,它们任性地释放囤积了一个冬季的能量,染紫了山麓,让人们流连忘返。

而这美丽,来之不易:从播种到第一次开花,兴安杜鹃竟然需5~6年,因为它们生长十分缓慢,一年只长10cm左右,我们看到一大丛杜鹃,可能已经生长了二十年左右。

等到寒风冬雪再一次降临大兴安岭,它们再次进入休眠期,这时如果折下它们休眠干枯的树枝,插到水中,只要一暖和,便会徐徐盛开。

正是休眠的特性被不良商家发现了商机,“起死回生,枯木逢春”成为它最好的噱头,多少人因为这点就被吸引。

而成本低廉:一分钱都不花,只要到山上把那些可怜的花,砍断再挑挑拣拣就行。

比起其他花卉动辄几年的培育成本,它的利润,让人疯狂。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花市上的干枝杜鹃满足了大家好奇的需求,又能让当地农民轻轻松松荷包鼓起来。

它们一年比一年火爆,淘宝、朋友圈、花店……

据统计有的批发商1个月的销售量达1万捆,40枝一捆的批发价在11~12元左右,每年批发到全国各地花卉市场的野生干枝杜鹃都在数万把(数据来自“中国园林网”)。

这样巨大销量的背后,是兴安杜鹃消亡的开始。

每年11月到来年5月,大家都会上山挖兴安杜鹃,怎么挖呢?

为了省力图方便,他们会直接将野生杜鹃枝子全部砍下,但有用的部分只有带花蕾的枝条,而没有花蕾、不能卖的就不要了,扔在在公路边的雪地上,成了没人要的废柴。

从公路往林里走,到处都能见到野生兴安杜鹃花枝横七竖八地躺在雪里,带花蕾的主枝被折断,满地狼藉。

当地人平时会把兴安杜鹃作为药材采摘,不会对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但如果当成起死回生的花儿来卖,如此暴力不留余地地采挖,兴安杜鹃的再生速度是远远赶不上市场上售卖的量的。

那为什么不繁殖呢?从播种到开花,需要5~6年,符合售卖标准的枝条短则十几年,长则20年,等不起,也不想等,既然唾手可得,去种它,不就成了傻子吗?

因此去年阿里巴巴和大兴安岭行署资源局就发布了《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兴安杜鹃的通知》。

但在巨大利益面前,这些法令都显得微不足道。

现如今正值冬季,干枝杜鹃打着“人工种植、合理修剪,不破坏生态”的谎言卷土重来。

淘宝不能卖?那就转到无法监控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bdf.com/zgnmbtl/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