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医生 https://wapyyk.39.net/doctor/694482_comments.html
导读:你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读懂一首诗,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被别人读懂。无论是读懂别人还是被人读懂,那都是心灵飞翔的时刻。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奇葩的时代,写文章也会遭来横祸,诗人成了高危职业,曾记否,有很多诗人因为写的诗歌不合时宜,被贬到穷乡僻壤去接受思想改造,白居易、苏轼都曾经遇到过。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写于被贬期间的白居易生于乱世的一个小官僚家庭,属于没有什么背景的苦孩子出身。苦孩子要想取得成绩,必须是十分努力。读书读到手磨出老茧,口生了疮的程度,年,白居易中了进士,年入翰林学士,年,任命为左拾遗。这个左拾遗是个什么官职,按大唐的官职体系来说,就是国家重要的谏官。国家有什么遗漏的事,他捡起来上报,大则当廷上谏,小则封书上奏,并负责向国家推荐贤才良臣,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的工作人员白居易可是个有志青年,非常珍惜这个为国家效力的机会,认真工作,他认真工作的结果就是不断地进谏。而且利用自己擅长写作的才华,创作了很多反应老百姓现实生活的诗歌,著名的《卖炭翁》《杜陵叟》《秦中吟十首》都是在这个时期写的。按照白居易的思路是用文章针砭时弊,引起重视,当时的问题在文章中指出来,大家一起努力想办法改就可以了。然而,诗人都是理想主义者,理想永远也斗不过现实,他因此得罪了很多人。这些人就暗中找机会整治白居易,但是热血青年白居易对此是毫无防备。终于在年,宰相武元衡被刺身亡,白居易认为必须严惩凶手,按说这非常正确的提议。但是被人说成是越职言事。不在其位而谋其政,是居心叵测。随后找了个理由,把他贬到了江州,现在依然贫困的江西地区。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他被诽谤,被贬的理由居然是白居易的母亲是因为欣赏花的时候失足落井而死,但是白居易却写有“赏花”诗和“新井”诗。这其实是无稽之谈,白居易这两首诗是在母亲去世之前写的。白居易的一腔报国热血,被现实泼了凉水。从繁华的长安城到了偏僻的江州。曾经报效国家的抱负,变成了梦,只能埋藏在心底。但是他没有沉沦,没有低迷,因为他是乐天。直到第二年秋天,到湓浦口这个地方送别客人,遇到了夜弹琵琶的琵琶女。江州这个地方,穷乡僻壤,听不到高雅音乐。入耳的音乐是“呕哑嘲哳难为听”的山歌与村笛。每个早晨和夜晚陪伴他的只是“杜鹃啼血猿哀鸣”。突然听到了繁华长安的音乐,悦耳的琵琶声,顿时产生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在这里,白居易找不到人畅谈理想,聊国家大事,因为没有人理解他,命运眷顾,让他遇见了琵琶女。白居易此时应该是很兴奋地和这个姑娘聊天。姑娘是长安京城籍贯的女子,家就在蛤蟆陵下居住。姑娘年纪轻轻就技艺超群,13岁就已经名扬长安。青春年少的姑娘,风华正茂,一时间在长安风光无限。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姑娘当时一曲琵琶演奏下来,小费就不计其数,曾经引得当地富贵公子为她大打出手,她曾经距离豪门特别近。但是繁华总有落尽的时候,她最终面对的是柴米油盐的普通生活,她成了独守着空船的商人的女人。严格地说,她连商人的妾都算不上,商人出去挣钱,她零花钱都没有,她只能自己出来挣钱。但是这个穷地方小地方的人们根本欣赏不了琵琶这种高雅的音乐,她只能是加班加点,晚上到深夜。朝廷上的白居易,长安城里的琵琶女,命运的机缘巧合,在深夜于江州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英雄无用武之地,两个人惺惺相惜。白居易空有才华,琵琶女空有高超的技艺,都无人欣赏。白居易心潮澎湃,命人倒酒,他要痛快地听几曲。虽然沦落到这个地方,琵琶女的水准依然是一流,白居易来到江州,就再也没有听到过这种音乐。琵琶女来到江州,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得了她的音乐。在今晚,他们两个相遇,白居易懂她,这一刻,他们感同身受。白居易瞬间想到了自己,梦想破碎,在这个地方,喝酒度日,什么也做不了,他哭了,只有今天他才感觉到被贬的失落。白居易让姑娘再弹一首,他要做诗给姑娘。姑娘也被白居易感动到了,重新又弹了一曲,这首曲子不再像之前的的曲风,是悲悲戚戚的,似乎是在感叹两个人的命运,又有那么点不甘心。白居易哭得最为难过“江州司马青衫湿”。晚年的白居易诗风改成“闲适”,成了“独善其身”的香山居士,笃信佛教。人生在世不如意事有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这不能与人言的,如果只闷在肚子里,伤心又伤神,时间久了,未免对自己的健康不利。好在我们有文字有文学,可以借着写一些字来抒发自己的感受,使得情绪得以宣泄,如果碰到有共鸣的读者,就好像遇到了知己。遇到就是缘分,如果喜欢请点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bdf.com/zgnmhd/5351.html